聚苯硫醚结构式

来源: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 2025-04-18 查看:

  我国合成树脂产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合成树脂产业通过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已构建起从原料到聚合□□□□、再到加工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在通用合成树脂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合成树脂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国内合成树脂竞争日趋激烈,巨量产能投放导致市场压力较大。合成树脂生产企业亟须通过高端化□□、绿色化提升产品价值,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字由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李 超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谭伏奎 孙福国 刘世伟 丁超兵 提供 图片由 李树鹏 刘玉福 提供

  合成树脂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日常生活领域。合成树脂是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合成材料,是制造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等的基础原料,其最重要的应用是制造塑料。合成树脂产业作为石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合成树脂种类繁多,其中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为五大通用树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树脂材料。

  合成树脂按其热行为可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是一种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性能,且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能够多次重复这一过程的树脂,包括PE□□□、PP□□□、PS□□、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ABS和PVC等;热固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分子链通过化学交联形成刚性的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在聚合过程中不能重复加工成型,包括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不饱和聚酯等。

  聚烯烃是由乙烯□□□□、丙烯□□□、丁烯等一种或几种α-烯烃聚合而成的合成树脂材料,是最主要的合成树脂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包装□□、农业□□、建筑□□、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其中以聚乙烯□□□、聚丙烯㊣体量最大。

  国内合成树脂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市场正由结构性过剩走向全面过剩;工艺技术路线同质化日趋严重,“通用料竞✅争加剧□□□□、高端专用料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短缺局面短期内依然存在。

  从过去国内五大通用合成树脂的情况来看,2019~2023年,国内聚乙烯产能一直延续大幅扩能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3%,其中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聚丙烯从供需平衡逐渐进入全面过剩阶段,2023年成为供应全面过剩的拐点年。随着聚丙烯依然保持高扩能态势,供应过剩矛盾不断加剧,聚丙烯行业已陷入较长“低谷期”;过去5年内,国内聚苯乙烯行业供需态势逐渐失衡,行业景气度呈现整体下行态势。华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地,下游设施配套较为完整;我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电石资源,所以西北地区聚氯乙烯产能占比较大,过去5年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供过于求;2023年国内ABS新装置产能集中释放,导致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开工负荷下降。

  2024年,国内合成树脂竞争仍旧十分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市场正由结构性过剩走向全面过剩。与此同时,“通用料竞㊣争加剧□□、高端专用料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短缺局面短期内依然存在。下业的利润空间明显缩小,行业整合期正加速到来,终端市场对降本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对顶替进口的高性能产品需求日渐凸显。由于上游扩能□□□□、下游技术革新□□、降本需求等因素,合成树脂各产品间预计出现相互替代的情况,比如通过改性技术革新,PP产品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对ABS和PS产品的替代。

  从近年新投产装置的工艺情况看,合成树脂工艺技术路线同质化日趋严重。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例,2018年底国内釜式淤浆工艺产能占比不足三成,但近5年Hostalen淤浆法产能急剧增长。由于Hostalen淤浆法在管材料应用上颇具优势,相关企业产品结构多数以管材为主,管材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2025年,行业新增从业者将㊣持续增加,预计将有裕龙石化□□□□、天津南港□□、埃克森美孚惠州等新产✅能释放,上述装置不仅规模大且工艺和产品品类齐全,再加之美国页岩气□□□、中东等地低成本㊣资源,预计国内合成树脂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

  我国包㊣装□□、汽车和家电等领域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将会带动市场对合成树脂材料的需求,成为拉动合成树脂材料销量增长的主要动能。

  合成树脂下游是以塑料制品□□□□、涂料等为主营业务的轻工业,涵盖了薄膜□□、建材□□、家电□□、汽车零部件□□□□、乳胶漆等子行业,细分种类繁㊣多□□、产业分散。合成树脂行业发展受到下业发展水平和㊣需求变化的驱动。同时,下游应用市场对材料性能的特定需求也推动合成树脂行业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2024年,国内合成树脂的需求主要来自包装□□□、汽车和家电等领域,塑料包装占包装材料的四成左右。随着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量不断提高,市场对PP□□□□、PE等合成树脂材料的需求会持续旺盛。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发布以来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多地开展车展与促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密集投放,推动车市热度持续走高,带动聚丙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车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消费。2024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4.4%和35.5%。

  家电行业是我国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引擎,将继续向品质化□□□□、国际化加速转型。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3%;家用电器出口比上年增长20.8%,成为拉动合成树脂材料销量增长的主要动能。其中,扫地机器人□□、全自动咖啡机等一大批智能家电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家电行业的火热,势必会拉动EPS(发泡聚苯乙烯)□□、PS□□□、ABS□□□、PP等合成树脂的消费。

  合成树脂产品正从低端逐步向中高端发展,从通用树脂向专用树脂发展,合成树脂产业应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发高端树脂□□、可生物降解树脂□□、功能特㊣种树脂等新材料。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指出,我国是合成树脂生产与消费大国,但由于技术积累和基础研究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合成树脂产业总体仍处于跟跑或并跑阶段。高端保障能力不足□□□、关键单体和催化剂“卡脖子”□□□□、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阻碍。随着现代煤化工迅猛发展,实现了合成树脂原料多元化,合成树脂产品正从低端逐步向中高端发展,从通用树脂向专用树脂发展。

  聚烯烃树脂是目前市场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高分子材料,但国内产品✅多为通用牌号,应用领域较为低端,发展受制于产能结构性过剩□□□、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难以满足高端需求等瓶颈。一些高端牌号(如茂金属聚乙烯mPE□□□、茂金属聚丙烯mPP等)和特种聚烯烃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等的需求较大,自给率却不足40%。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电子级环氧树脂和动力电池用聚偏氟乙烯(PVDF)隔膜等高端合成树脂则基本依赖进口。

  2025年我国聚烯烃消费将小幅增长,消费量8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9%;预计产能达9690万吨/年,比上年增长15%;产量6980万吨,比上年增长8.8%。产能增速依然高于需求增速,市场继续承压。

  2025年,国内聚烯烃消费需求逐步回升,消费增长领域包括汽车□□□□、家电□□□□、包装等。汽车方面,2025年总需求有望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利好+用户偏好+企业转型”三重利好下,预计销量比上年增长16.6%,渗透率突破50%。新能源车最大特点是电池过重,因此以塑代钢轻量化趋势明显,目前我国汽车塑料用量较欧美日车企有较大差距,改性塑料需求与日俱增。出口方面,经历了2~3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企业的出口潜力得到了大幅释㊣放,后期的增长空间较小。

  家电方面,疫情后海外补库需求强烈,我国家电出口已连续17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尽管北美市场份额持续缩减,但亚洲□□、欧洲□□、大洋洲出口规模㊣占比相对稳定,拉丁美洲和非洲增长较快。随着全球市场不断扩容,家电持续出海或将成为提振我国家电行业的关键动力,支撑2025年国内家电需求增长。

  包装方面,预计2025年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增速依然会超过GDP增速,而且快递□□□□、外卖行业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国内包装行业将保持5%以上的增速,依然是聚烯烃等产品市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分产品看,2025年PE消费将稳步提升至4212万吨,消费增速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包装消费仍属主要领域,约占聚乙烯消费的50%。预计PE产能将达4289万吨/年,净进✅口量1200万吨左右,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产能大幅提升,继续顶替部分进口。改性PP扩大了PP应用场景,用量将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PP产能将达5401万吨/年,比上年增长9%;消费约3920万吨,比上㊣㊣年增长3.6%。2025年我国✅PP有望实现净出口。目前,国内改性PP规模已突破1000万吨。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塑代玻璃等趋势发展,未来改性PP规模将快速增长。PP改性料的多样化导致其对PE□□□□、ABS□□□□、PC(聚碳酸酯✅)□□□□、PA(聚酰胺)等多种树脂产品形成了替代,在家电领域甚至替换了很多金属材料。国内中高端产品比例呈提升态势,但仍有部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结构性过剩现象愈见凸显。

  总体来看,我国2025年合成树脂产能投放有望达1261万吨/年,比上年增长15%,主要原因是很多2024年未投产产能集中投产。投产企业包括埃克森美孚和巴斯夫在广东的项目,以及吉林石化□□、广西石化等项目。随着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和煤化工的快速崛起,聚烯烃成本竞争力将更具㊣优势,不可避免在适当领域对其他三大合成树脂(PVC□□、PS□□□、ABS)形成替代。

  在我国化工行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布局优化□□□□、原料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优化形势下,发展高性能合成树脂仍是推动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成树脂的高性能化主要是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应用性能□□□□、推动绿色可持续化□□、改进技术服务等措施手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原料多元化□□□□、催化剂技术□□、聚合工艺□□□□、设备大型化✅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同时重视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提升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光学级□□、电子级等特种合成树脂材料,满足高新技术领域应用需求。

  未来,合成树脂产业需要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开发高端树脂□□□□、可生物降解树脂□□□□、功能特种树脂等新材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项目□□□、国防科技产业提供强大支持和有力保障。

  2024年12月1日,备受期待的“全球塑料条约”第五次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INC-5)在韩国釜山会展中心落幕,来自178个联合国会员国的1400余名谈判代表参与会议,但未能就塑料污染国际公约达成一致。最大的分歧是限制塑料生产及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协议的融资等。大会最终决定休会,2025年择期召开续会(INC-5.2)。

  一是我国生产塑料为全球服务。我国是全球最大塑料生产国,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塑料原料及塑料制品。欧美等国由于人工成本高或产业链不完全等因素,虽不拥有庞大的塑料及制品生产规模,却享受了使用塑料制品的巨大福利。我国塑料制品约30%用于出口,用于全球50%的冰箱和洗衣机□□□□、80%的空调□□、70%的光伏产品□□、60%的新能源车。此外,各国人均GDP与塑料消费量呈正相关。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塑料使用量也会增加。更重要的是,我国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发展也需要大量塑料,因此限制塑料产量是不合时宜的。

  二是解决白色污染关键在于回收。回收才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正确路径,而非减产。目前各国正积极布局塑料回收,塑料回收手段和方法日趋成熟,回收体系逐渐完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包装税□□、碳边境税□□□□、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政策,各大龙头企业纷纷承诺加大塑料回收力度或加大制品中再生料比例。因此,排向海洋□□□、填满和焚烧的塑料将会越来越少。物理回收1吨塑料,全生命周期减碳3.88吨;化学回收1吨塑料,全生命周期减碳1.87吨。正确的塑料处理方式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但目前物理回收技术无法✅回收复合塑料,而化学回收经济上不可行,而且塑料回收只能重复回收3~5次,因此仍需生产原生塑料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

  三是塑料相对来说是减碳产品。如果没有塑料产品,人们将用更多的钢铁□□、玻璃□□□、木材□□□□、水泥,这类产品生产能耗大,且重量大,运输也会消耗更多能源□□、产生更多碳排放。此外,石化产品生产有多种手段实现减排□□□、控排,未来✅随着CCUS□□□、PTX等各类减碳技术应用,完全可以实现碳中和。因此聚苯硫醚结构式,应从技术□□□□、原料□□□□、产品使用□□□、回收等角度考虑如何减碳,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平衡,而不是一刀切禁止生产使用塑料。

  我国对塑料回收高度重视。前不久,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意义有三:一是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搭建全国性□□、高技术□□□□、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解决目前回收体系“散□□、乱□□□□、污”的问题。二是掌握国际环保话语权,给出“中国方案”。我国应积极团结其他㊣国家宣传塑料对生活的积极作用,宣传我国为减碳所作的积极努力,以及在塑料回收领域的大力投入。三是有力提升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变废为宝。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率不足30%,2025年塑料回收量有望超过1900万吨,会对原生塑料生产形成一定抑制。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全球废塑料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上一篇:聚氨酯
下一篇:聚砜工艺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简介COMPANY PROFILES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简介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产品中心SERVICE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产品中心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资讯PERSONNEL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资讯
版权所有: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 鲁ICP备1020388号|网站地图|